Alexa

COP30 氣候融資焦點》「巴庫-貝倫路徑圖」出爐!五大策略如何撬動 1.3 兆美元氣候資金?

COP30 氣候融資焦點》「巴庫-貝倫路徑圖」出爐!五大策略如何撬動 1.3 兆美元氣候資金?
撰文: 數位內容部     分類:綠色金融     圖檔來源:Sergio Moraes/聯合國Flickr 日期:2025-11-07

COP30背景》COP30主辦國巴西及COP29主辦國亞塞拜然,11月5日共同公佈《巴庫至貝倫路線圖》( Baku to Belém Roadmap),說明全球如何在2035 年將氣候融資規模擴大到每年「至少1.3兆美元」,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。

今周刊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(COP 30) 現場直擊及報導

 

「巴庫-貝倫路徑圖」,為1.3兆美元氣候資金找路

 

金錢,始終是推動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支柱。去年在亞賽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COP29,被稱為「金融COP」,其最大成果是通過「氣候資金集體量化目標」(NCQG),已開發國家承諾至 2035 年前,每年提供至少 3,000 億美元融資,並朝向每年1.3 兆美元的總額邁進。

 

為確保 COP29 所達成的「氣候資金集體量化目標(NCQG)」能順利銜接至今年的 COP30,協議中特別納入由亞塞拜然與巴西共同擬定的「巴庫-貝倫路徑圖」(Baku to Belém Roadmap),規劃逐步擴大公私部門的氣候資金投入,支持開發中國家的減緩與調適行動。

 

然而,如何實現高達 1.3 兆美元的氣候融資目標,仍是各方關注的難題。為此,COP29 與 COP30 主辦國於 11 月 5 日共同發布「巴庫-貝倫路徑圖」,作為一個連貫的參考框架,整合現有倡議、概念與槓桿工具,在短中期內擴大氣候資金規模。

 

該路徑圖提出,到 2035 年每年為發展中國家調動至少 1.3 兆美元的融資方向,同時不另設新機制,也不預先評估各國履行氣候資金集體量化目標的進度。


 

「5R」行動策略,強化氣候融資路徑

 

「巴庫-貝倫路徑圖」以「5R」框架為核心,列出五大優先領域,確保氣候融資每年至少達到 1.3 兆美元,同時增加發展中國家獲得氣候融資的機會。


 

1. 補充資源(Replenish):增加撥款、優惠融資和低成本資金

 

路線圖指出,多邊開發銀行在推進氣候行動中發揮愈來愈關鍵的角色;已開發國家也需大幅增加撥款與優惠融資,透過雙邊與多邊方式提供支持。同時呼籲強化國際金融體系協調,擴大低成本雙邊融資、設立多邊氣候基金,並創新簡化取得途徑的優惠融資機制。


 

2. 重新平衡(Rebalance):重新平衡財政空間與債務可持續性

 

自 2014 年以來,發展中國家外債償還成本倍增,2023 年達1.7 兆美元,2024 年公共債務利息支出更升至 9,210 億美元,其借貸成本是已開發國家的兩至四倍。

 

路線圖建議推動氣候適應型債務條款、「債務換氣候」及債務重組等方案,並由多邊開發銀行、IMF 與聯合國機構共同設立一站式協調平台,減輕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,並消除氣候融資障礙。

 

3.重新導向(Redirect):重新引導變革性私人融資和降低資本成本

 

路線圖指出,調動私人資金「難以擴大規模」。混合融資可在擴大氣候投資中發揮關鍵作用,特別是在推動減緩與調適計畫方面具備巨大潛力。

 

為促進私人資金投入,路線圖將「創新工具」列為重點,包括催化股權、擔保機制、外匯風險管理與證券化平台等;同時建議設定明確目標、提升數據透明度、整合擔保產品,並將優惠融資導向長期外匯對沖機制等措施,以強化氣候融資生態。

 

4.更新架構(Renew):改善規模化氣候投資組合的能力與協調機制

 

路徑圖指出,應強化政府轉型方針,將國家自主貢獻(NDC)目標與國家行動計畫納入整體投資策略。另建議透過專案準備支援與籌備機制推動氣候融資改革,同時擴大、協調並強化能力建設與國家平台發展,為投資框架提供可預測且具彈性的支持。

 

5.重塑規則(Reshape):重塑體系與結構,實現公平的資本流動

 

路線圖聚焦於重塑全球資本流動體系,指出發展中國家仍面臨許多阻礙,建議採取更審慎的金融監管、建立共同分類標準、加強氣候資訊揭露並更新投資條約等措施。同時呼籲信用評等機構調整評估方式,各國應主動揭露氣候相關金融風險,並將氣候壓力測試納入監理制度與銀行風險管理中,提升整體金融體系的韌性。

 

除「五大金融行動領域」外,路線圖亦提出五個主題重點,強調「資金流向何處,以及如何流向」至關重要。這些主題涵蓋:氣候調適與損失損害、清潔能源取得與轉型、自然與守護者支持、農業與糧食系統轉型,以及公正轉型,共同構成推動全球氣候融資的核心方向。

 

參考資料:COP30.brcarbonbriefdowntoearth